宋文波
? 上善樊舍 ? 清夜無塵,月色如銀。酒斟時、須滿十分。浮名浮利,虛苦勞神。嘆隙中駒,石中火,夢中身。雖抱文章,開口誰親。且陶陶、樂盡天真。幾時歸去,作個閑人。對一張琴,一壺酒,一溪云。無主無賓,無境無塵,物我相融,歸于禪寂。現代鋼筋水泥復刻于白墻黛瓦的青苔印痕,鏤于門窗欞飾的美好寄寓,質樸的材料隨生活方式扎根于當地歷史文蘊中,重置閑暇都市生活的遐想詩意。 上善樊舍正是落址于當地現代古建商業街之上。業主是一位喜歡禪意文化愛好者打造的休閑娛樂養生項目,致力于享受安靜生活的陪伴者。設計在建筑材質與形制上修舊如舊,用最原始的材料(青磚,火山石,毛石板,涂料等)沿襲了傳統建筑與禪意文化的清雅古韻,與當地消費者相融貫,素璞自然。其門廳以現代建筑元素搭配傳統東方文化相融貫穿。門廳以園林四季輪番交替變化的大屏為剪影,捕捉大自然的變化,鳥語花香,生命輪回!“服務性行業即體驗經濟,我們可以一種儀式,一種跳脫庸常生活、忙碌工作的休閑儀式。因此我們在建筑的秩序與儀范基礎上,與人文延展一場深遠的對話,將東方的詩意與留白凝于空間氣質,寫意渾然天成的風雅與清韻,營造室內庭院生活,亦營造生活的新體驗。”談及設計主旨。會所容儀端然,素雅屏風留白縹緲,溫潤的木藝格柵天花鋪陳有致,石雕的盆栽端景工筆雅澹......無一不傳達著空間清幽有序的韻致。清逸雅韻貫穿會所的每一個角落,白墻黛瓦的線條美感與時光印記延展開來,將空間納入一個極致意境的尺度之中,木藝地板、木質座椅、素凈抱枕營造出一個沐陽聽風的休閑空間,潤物細無聲的禪意氣韻凝于此,盈滿一庭。水景及枯景交替的置入令原本規整方正的空間氣質更添一抹靈動,一步一景,天光云影落入此間,水波生韻,令外在的自然意蘊與內里的東方情致于溫柔平和中過渡與相接,加之留白的意趣屏風,亦在若有若無視覺上予人多層次的舒愜。人行至此間,可于梯步稍坐,就著禪意風致,品一杯清茶,悠閑自得,怡然歸心。曲水環繞下,竹蒲禪意里,古玩端景與欣然生長的植物風雅相協,呼應著傳統東方的靈韻與意趣,伴人遍賞庭院深深,意境悠悠。拾級而上轉入餐廳,設色布局上深淺相協、濃淡交融,鏤空木藝隔斷透出禪心清韻,開放的長桌與半開放的私座兩相得宜,墨黑木架與素白紗簾組成的隔斷清新飄逸,隨風揚起慢旅的詩性與愜意,于世俗生活樊籠之外,品味禪意,慢話時光!設計以簡凈的色彩、利落的搭配構建出了一個靜謐靜寧與舒適自然并存的所在,中式的色彩搭配及日式榻榻米的禪韻融入其中,是自在慢游的舒逸悅然,有清風叩窗、推窗見月的隱約禪意之美,在繁雜的世俗生活外,醞釀一場時光對話,夢入幽靜深處!文化是物質的和精神的靜態成果。在這里,時光流動減緩,體驗自然意境與人文情境的雙重洗禮,全身心享受一場煩擾俱消的江南酣夢!設計堅持“承襲人文之間,創新意想之余”的理念,深研中式及日式禪意文蘊的美學,以藝術為點綴,在養生會所的設計中,發掘新的美學價值形態的美好,將返璞歸真的人文之美融合服務的高級的儀式感,營造一個慢游忘憂的世外桃源,予人極致日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,舒愜而自由。在這里可傾聽梵音,享受當下,享受健康,也正是理想的上善之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