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星語
藍夾纈為中國傳統印染“四纈”技藝之一,是中國雕版印染、印刷的源頭。藍夾纈技藝從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,程序繁瑣,工藝精湛,是中華民族民間智慧的結晶,也是傳統民間文化的體現。幾百年的手工藝傳承,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。對研究浙南一帶的民俗風情,以及人文歷史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,是浙南民間手工技藝瑰寶,展現浙南一方美麗的風土人情。 中國在歷史上有極其豐富的印染技藝,如夾纈、絞纈、戳印、刷印等。長期以來,國人以為夾纈早已失傳,但上世紀90年代,在浙江地區又“發現”.了夾纈,它以單色藍夾纈的形式,活態地存在于民間。藍夾纈不僅在工藝制作上傳承了古老的夾纈技藝,所印花布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。它用做結婚被面,和當地百姓世代相伴,從未中斷。一件完整的藍夾纈被面,印著以戲曲為主的十六片紋樣。藍夾纈是這-地區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,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發現。 前往樂清藍夾纈制作地,和傳統手藝人交流后參觀了蘭草,染缸,晾曬的成品和一些衍生周邊文創。 結合書上所查資料,選擇了京劇行當和臉譜作為拓展課題,提取了其中幾個常用花鳥紋樣,將特征形明確的傳統戲劇文化符號與藍夾纈的傳統紋樣相結合,繪制出一些單色仿印染工業的圖形紋飾。觀察各種藍夾纈紋樣之后,發現其經常反復使用通用的一些紋飾,大多為帶有吉祥寓意的花鳥魚蟲。便想到可以將現代的一些分割圖形的方式與傳統紋樣結合。切割畫面之后,用現有的傳統紋樣填充。
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