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云峰
優意建筑設計(上海)有限公司創始人
臨時的棲息地 俯瞰農田的“閣樓” 項目業主是一對父女,他們需要在上海設置一個“棲息地”,以便每年一個月不定期的短暫停留,并且偶爾還需招待朋友。 基地位于上海郊區,一棟四層建筑的頂層。 建筑的西面是一片永久農業用地,這是基地最有吸引力的特征。得益于耕地紅線政策,這塊土地會保留農業種植功能,而農業田野的空曠正是現代城市中稀缺的特征。 業主希望在這個房子里,可以一直欣賞到農田中四季變化的色彩。 基本矛盾 一個無論在獨處時或者舉行30人聚會時都可以持私密性的空間; 一個實用同時沒有生活痕跡的住所; 這些要求展示了項目的基本矛盾: -現代人收集一切物品。藏品與日俱增,空間日益緊張。最開始的輕盈狀態能否抵抗必然增長的收集(儲藏)需求? - 30人聚會和絕對隱私如何共存并且彼此不會意識到對方的存在? 實與空 “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” 我們構造這樣一種模式: -空間由兩個部分組成; -一個始終保持空曠的部分+一個允許被逐漸填充的部分 -一個極為公共的部分+一個極為私密的部分 -允許開放的公共部分沒有固定的功能 -私密部分容納所有功能 在這個模式里面,空曠的空間被服務空間所包圍,在服務空間里面可以容納生活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空間,包括不斷增長的儲藏。在最終狀態,服務部分將會被藏品完全占滿,形成類似于實體的固態的空間,類似中世紀城堡的圖底關系,擁有堅固的厚墻和難以發現的秘密通道; 與此同時公共部分則是從一大片實體中“挖出”的空腔。這一部分保持家徒四壁的狀態,也許有少量必需的家具。這個部分不需要承擔建筑的任何功能,因此作為一個空地,可以隨時轉化為任何功能空間。其核心特征是刻意保持的空曠狀態。